只要带连接“探店”还是“种草”测评,都得标明“广告”。这条规定已实施近一月如今效果如何?

只要带连接不管是“探店”还是“种草”测评都得标明“广告”这条规定已实施近一月如今效果如何?消费者能否分清广告和纯分享?《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01-…

只要带连接

不管是“探店”还是“种草”测评

都得标明“广告”


这条规定已实施近一月

如今效果如何?

消费者能否分清广告和纯分享?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对此进行了调查



-01-


什么是“种草”?


艾媒咨询的一份调研报告给出了定义:泛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


这是“网红经济”的进一步延伸

调查发现

消费者主要是因为

对网红效应的跟风

以及对原创真实性的信任

但同时

72.4%的消费者表示

受过虚假“种草”的影响


5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的新版《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其中指出,对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只要带连接“探店”还是“种草”测评,都得标明“广告”。这条规定已实施近一月如今效果如何?

▲此类附加购买链接的探店短视频应标注“广告”字样。资料图片



-02-


仍有“种草”博主“顶风作案”


《办法》实施效果如何?

记者点开几个APP

随机查看推销商品或服务的内容

不少此类

图文、视频都标注了“广告”字样


但在小红书APP中▼


美妆博主“狄小姐”发布了一篇名为“通勤彩妆分享”的笔记,点开后发现笔记下方附上了3CE眼影盘的购买链接。


另一条首页推送的“盘点值得入手的大牌眼妆”笔记,点开后左下角有“购买同款”的购物链接,笔记中提到的商品均可以直接下单。


这两条笔记

均未标注“广告”字样


只要带连接“探店”还是“种草”测评,都得标明“广告”。这条规定已实施近一月如今效果如何?

▲小红书博主通勤彩妆分享笔记点开后有购物链接,且未标注“广告”字样。资料图片





-03-


“隐性种草”易引起消费误导


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一些“种草”类平台在包装体验类测评内容时,除了需要找有一些粉丝基础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外,还需要发动众多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粉丝达到1000人以上,发出来的文案才像是自己亲自体验的内容,更具有说服力。


比起明显的硬广植入

一些达人、博主

通过较为隐晦的表达

些“隐性种草”和软广告

可能由此产生消费误导


例如

不会直接挂出购买链接

而是在有人询问时再要求私信用户

或隐晦地表示私信有优惠等


今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指出:


  • 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


  • 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


90后用户张莉也表示

现在的测评帖真假难辨

同一款产品

有的博主会热捧,有的会“无脑黑”

口碑两极化严重




-04-


规范“种草”需合力共治


中经传媒智库专家张书乐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很多“种草”都是为了卖货。《办法》的出台,对于消费者而言,明确了广告的范围,也就意味着有了更好的维权渠道。对于“种草”博主而言,广告属性的确立,明确了责任,让“种草”、测评体验必须达成“忠于原著”的效果。


对于目前“隐性种草”如何进行有效界定和监管?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因为难以追踪背后的利益关系和交易,很难确认这些内容是否对消费者构成误导和欺诈。


盘和林认为,平台借助算法从海量内容中找到问题内容;平台要向用户说明要求,普及规范知识。



凡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y12315.com/wanggou/5226.html
网站编辑

作者: 网站编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8-3882066

工作时间:08: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