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工信部宣布已会同相关部门启动了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
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订
此次修订的“双积分”
将迎来哪些变化?
会对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进行了采访调查
2017年,“双积分”政策正式出台。“双积分”政策即汽车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传统燃油车带来油耗正积分的同时,还必须销售一定比例的新能源车才能获得相应的新能源积分。在自然年内,如果车企新能源积分没有达到相应要求,则需要向其他车企购买积分,否则就须缴纳罚款或者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产量。
提前完成新能源车市场推广目标 政策修订顺应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5.6%,提前3年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既定的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推广目标。
记者注意到,从2020年仅有1/3车企“过线”,到如今大部分车企顺利通过考核,随着车企加快新能源车布局,越来越多的车企不再为“双积分”担忧。
记者了解到
在即将修订的“双积分”政策中
实施“积分池”管理制度
是最重要的变化
☞在积分市场供大于求时,根据“积分池”制度,由企业自愿申请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收储。收储至积分池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储存有效期为5年,并且不再设结转比例要求,即每年向后结转不再有折损;
☞在积分市场供小于求时,释放存储的新能源车正积分,以此调节积分市场供需。
“积分池”制度 给传统车企市场战略布局 赢得更多精力
汽车企业主动加速电动化转型,离不开“双积分”政策的要求。实际上,大部分车企为了避免花费不菲成本购入新能源积分,主动投身于电动化技术浪潮中。但随着新能源积分价格持续下跌,是否会改变车企的想法,引发业内关注。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微增长”已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成为摆在每个汽车企业面前的难题。而采取“积分池”制度,可以将新能源积分得以延续,无疑给传统车企市场战略布局赢得更多精力。
“双积分”政策修订 购车成本有望保持稳定
当前,新能源车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多的车企将电动化视为品牌发展首要对象,由此直接导致新能源车积分供应骤增。在此背景下,“双积分”供需关系的失衡也导致了新能源积分价格的剧烈波动。从2018年400元左右/分到2021年刷新历史新高的2088元/分,再到去年重回千元左右价格。
要知道,对于全产品阵容均为新能源车的汽车企业而言,通过销售新能源积分可以平摊研发生产成本,最终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
不过,一旦新能源积分价格出现较大回落,车企无法再通过销售新能源积分获得利润,势必将上涨产品售价来平衡生产成本,新能源积分价格波动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身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