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2年
“阜阳市十大名优农产品”揭晓
光听名字
就觉得很好吃
了解一下
“新村芦蒿”牌芦蒿
“丰海”牌桃
“郜台田野”牌有机米
“昌亮”牌蜂蜜
“蚌之最”牌橄榄蛏蚌
“徽硕源”牌鸭蛋
“南照十里”牌南照辣椒
“泉湾薯”牌泉湾蜜薯
“富琨”牌红薯粉丝
“漫雪缘”牌葡萄
它们中
既有鲜食农产品
也有深加工农产品
极具地方特色
都是历经市场检验的俏销货
目前,全市已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1175个,培育农业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1个、驰名商标11个。2019年至今,评选出“十大名优农产品”40个。
品牌效应带动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1-9月份,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730.06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全省占比10.8%,居全省前列。
2018年,阜南县新村镇人张文宾开始种植“新村芦蒿”,目前已发展种植面积200余亩,年收入200余万元。
“这一季芦蒿明年腊月上市,可收到五月份,亩产2-3吨,主要销往上海、杭州等地市场。”眼下,张文宾正认真做好田管,静待收获季的到来。
“新村芦蒿”是阜南县新村镇芦蒿的统称,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土特点、管理方法等,造就了芦蒿口感清脆、芳香浓郁、色泽靓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2020年,新村镇被评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21年,“新村芦蒿”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并顺利入选今年全市“十大名优农产品”。
小芦蒿闯出大名堂,证实了发展产业随着市场转,才是提升农业效益的好路子。为适应新需要,我市农业近年来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用最佳状态迎接市场挑战。
粮食生产方面,我市持续优化种植结构,着力发展订单生产,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基地建设成为全国样板。
在保障粮食总产前提下,积极发展蔬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高效农业。
1-9月,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2.3万亩,大批优势特色高效农业基地。
重点发展生猪、奶山羊、肉牛、肉羊、家禽为主的规模养殖业,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市规模养殖比重达83%。
优势产业上规模,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
我市积极引导优势特色农业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规模集聚发展,已创建市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个,其中省级5个,发展市级“百村百品”特色农产品优势村10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4个、国家级9个。
品类丰富、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农产品,为全市农产品品牌塑造和产业发展,夯实了坚强根基。
今年7月,获第十二届IEOE中国国际食用油产业博览会“优质健康油脂金奖”;刚刚过去的中秋节,畅销山东团购市场……来自阜阳宝鼎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的盛和香油,是2019年首批“阜阳市十大名优农产品”之一,近年来,其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我们在临泉县杨桥镇周边,发展芝麻种植4000余亩,通过标准化生产,严把产品质量关。目前除食用市场外,还成为上海某药企的原料产品。”质量锻造品牌,是企业负责人张伟的切身感受。如今企业产品多元化,从香油到芝麻酱、芝麻粉,畅销上海、广州等地,最好年份销量达4000余吨,销售额1亿元。
打造好品牌,赢得大市场。在我市,和宝鼎粮油一样用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事例不胜枚举。
受市场需求和品牌效益的双重牵引,全市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大力开展,1-9月全市绿色食品产业新增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合计99个,投资额211.28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788.96亿元。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78家,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
入选“阜阳十优”,打造“全省十优”、“全国十优”……无疑需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格质量管理,加强品牌宣传,打造“金字招牌”,方能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阜阳“政能量”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下一步,我市将聚焦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字|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徐弘 陈帅帅
图片|记者 徐丹丹 王军侠 通讯员 夏传春 于子成 王林洪
编辑|吕艳萍
统筹|张凯培 唐中国
监制|王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