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陌生快递件送杯子?
还附带二维码
称扫码后图上礼物任选
......
注意了❗
这是基于个人信息泄露、免费邮件等
二维码骗局的一种新手段
不久前,记者在网购一款宠物用品时,发现订单附带了一个免费挪车车贴。收到所购买商品后不久,另一个商家从另一个发货地点也寄来了一张薄薄的车贴。包装纸上面写着:只要扫上面的二维码并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等信息,然后将车贴贴到车玻璃上,如果有人需要找你挪车,只要扫一下二维码,你预留的手机就会收到挪车短信。
记者搜索发现,最近不少人称收到陌生快件,里面是一个杯子,或者是一张宣传单和一个杯子,上面印有“就是送您的”字样,还附带二维码,称扫码后图上礼物任选。
网友@漫步的蝶称:“我去年收到两个莫名其妙的包裹,其中有一个包裹是把雨伞。若干天后接到一个男人打来的电话,张口就问我是不是收到了一把雨伞。我问你是谁,他反问你是不是收到了伞,就这样来来回回地重复几遍,之后我挂断电话直接拉黑名单。今年初又收到三个陌生的快递信息,我干脆连包裹都不去取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新型骗局。” 不少网友跟帖表示: “我前段时间就收到一个带吸管的玻璃杯子,莫名其妙。”
“我拿杯子给鸟做洗澡盆了。”
“别扫码!”
“我也收到了,说扫码领一份免费水果,没扫码,杯子留下了。”
“目前经常发生的扫描二维码现象背后,其实诈骗和做营销的情况都有。”同盾科技小盾安全解决方案总监王颖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有一种可能是为了诈骗。比如利用价值不大的物品收取高额到付快递费用,从而赚取差价;或快递上有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后,商家的奖励没有收到,反而被扣款;或者自己购买贵重物品后,骗消费者扫二维码付款,然后转卖物品套取金钱。”
引诱用户扫二维码还有一个原因,极有可能是消费者在购物平台上信息泄露,导致有不良商家购买个人信息后,利用消费者的地址进行刷单。商家为了提升某一商品在购物平台上的曝光率、好评率等,会人为对该商品进行刷单操作。但各大电商平台又对刷单有非常严格的监控手段,禁止虚假刷单。因此,不良商家便通过购买真实的买家消费信息等途径完成刷单。
还有一种也属于营销行为,即一些商家为了得到私域流量,往往也在货品后附二维码;或者购买用户信息有针对性地引诱用户刷二维码,以吸引私域流量。
“二维码诈骗出现较早,也比较简单,就是通常会以扫码给予礼物或者优惠券等方式诱使他人去扫码。扫码之后有可能是进入钓鱼网站,也有可能是在领取礼物的时候,让你输入一系列个人信息,然后去倒卖个人信息。”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
赵占领认为,由于掌握个人信息的主体有多个,包括卖家、平台、快递企业等,很难说哪一个环节会泄露个人信息、倒卖个人信息。
“目前这种新型二维码诱导行为多发,根源还是个人信息泄露。”王颖认为,信息泄露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平台企业、快递企业的内部员工把收集的个人信息转卖出去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安全防范没做到位,导致整个数据库被黑客攻击了,然后拿到了精准的个人信息。
网购要仔细辨认,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最好撕碎或涂抹;身份证复印件上一定要写明限定用途; 简历只提供必要的信息; 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慎重参加网上的各种调查活动; 不要随意加入不明来路的免费WiFi等。 针对目前免费快递件诱导刷二维码行骗的行为,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 如收到这样的快递件,千万不要扫上面的二维码。扔掉杯子和宣传页前,务必将杯子、宣传页上的二维码涂抹掉,避免有人捡到后被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