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网络平台调查!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曾被“杀熟”

如今你还留意过大数据“杀熟”吗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认为仍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不同价现象调查…

如今你还留意过大数据“杀熟”吗

近日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发布调查报告显示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

仍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

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

同时购买同一商品不同价现象



调查涉及18个网络平台

本次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体验调查两部分。


体验调查对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唯品会、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同程旅行、飞猪旅行、美团(旅游)、美团单车、哈啰、滴滴青桔、盒马、叮咚买菜、多点、美团外卖、饿了么等18个消费者常用的网络平台进行了消费体验。



超六成受访者被“杀熟”
与优惠不透明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认为仍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超六成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网络外卖等消费领域。 

18个网络平台调查!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曾被“杀熟”

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的存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 61.21%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打折或优惠;


  • 45.76%的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


  • 36.92%的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同一时间不同用户价格不同;


  • 26.69%的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只提供符合用户特点的商品或服务。
      

此外,针对消费者同时在一个平台消费,有人有消费券而有人却没有的现象,83.95%的受访者认为发放打折券或优惠券的结果不公平,76.07%的受访者认为发放打折券或优惠券规则不透明。
  

由此,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打折或优惠,目前发放打折或优惠券的结果不公平、规则不透明,均与大数据“杀熟”有关。
  



举证难、维权成本高
近半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调查结果显示,86.12%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遭遇大数据“杀熟”问题后,有近半(47.68%)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只有个别(4.95%)受访者选择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18个网络平台调查!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曾被“杀熟”

▲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可能造成的后果

这说明大部分受访者能够认识到大数据“杀熟”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但由于举证难、维权成本高等原因,选择依法维权的人并不多。

18个网络平台调查!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曾被“杀熟”

受访者处理大数据“杀熟”问题的方式

对此,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应该健全法律法规,对大数据“杀熟”问题进行具体规定;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超五成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监管,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还有超三成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社会监督和企业自律。

18个网络平台调查!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曾被“杀熟”

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规范治理难的原因



63个消费体验样本中
27个区别对待新、老用户

体验调查发现,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不同价现象。


本次体验调查在18个平台完成的63个消费体验样本中,有27个样本新、老用户价格不一致


  • 价格不一致主要体现为新、老用户享受打折优惠额度不同,或者享受打折优惠种类不同,导致最终实际成交价格不同。


  • 有的价格不一致样本,存在打折优惠促销规则不透明现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同时,本次体验调查的18个平台中,关闭个性化推荐选项之后,只有3个平台推荐的内容完全一致,有7个平台推荐的内容仍然存在差异,也有7个平台推荐的内容仍然存在个别差异或排序不同。此外,还有个别平台未设置个性化推荐板块。


消协建议
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针对此次调查情况,北京市消协建议,健全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消费者应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消费者要多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养成仔细阅读用户注册协议和隐私保护协议条款的习惯,尽量减少在互联网上留下个人信息痕迹。



记者/万晓东

编辑/裴莹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凡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y12315.com/jingshi/3258.html
网站编辑

作者: 网站编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8-3882066

工作时间:08: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