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两岁女童小欢得了红眼病爸爸妈妈自行到药店买了眼药水可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过了几天哥哥和爸爸妈妈也相继被感染每逢夏秋季特别是入学后一两周校园内学生聚集往往是“红眼…
福州两岁女童小欢得了红眼病
爸爸妈妈自行到药店买了眼药水
可症状不仅没有缓解
过了几天哥哥和爸爸妈妈
也相继被感染
每逢夏秋季
特别是入学后一两周
校园内学生聚集
往往是“红眼病”流行的高发季
记者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省儿童医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等了解到
近日,医院眼科门诊
陆续有接诊到患”红眼病“的患儿
以5-7岁低龄儿童为主
专家提醒,红眼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各年龄层都可“中招”,小朋友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揉擦眼睛。同时,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脸盆、枕头、眼药水、眼镜等物品。
昨日,福建省儿童医院眼科黄恩纳医生接诊了一对眼睛红红的兄妹。据介绍,先是两岁的妹妹小欢得了“红眼病”,父母自行到药店买了眼药水给她滴眼睛,不仅没有缓解,过了四五天,5岁的哥哥和爸爸妈妈也相继被感染。这才慌忙赶来医院,此时两兄妹结膜充血严重,医生检查时翻开眼睑,发现结膜面附满了黄白色膜状物。黄医生询问得知,原来小欢得了“红眼病”之后没有特别隔离,一家四口仍睡在一张床上。“当患儿眼睛分泌物蹭到与别人同时居住的床上,或者家长帮患儿点过眼药水碰到患儿眼睛分泌物;甚至小朋友摸过的东西家长再摸后没有及时洗手,都很容易感染。”黄医生说。昨日,在省立医院眼科,一位家长带着7岁的儿子来就诊。孩子“红眼睛”已经3天了,到附近诊所买了眼药水来滴,不能缓解,眼睛又红又肿,分泌物也越来越多。“早上起来,感觉眼睛都睁不开了,有点刺痛,看到太阳不敢睁眼。”男孩说。杨羽阳医生检查发现,男孩眼结膜通红,眼周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属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型,要用抗生素滴眼液来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为中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红眼病”属于接触传染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以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若不及时隔离、治疗和预防,在1-2天内全家受感染,有时甚至一两周造成全单位、全校、全村流行,但只要注意个人用眼卫生,完全可以预防。发病起初多为单眼,很快殃及另一侧眼,也可双眼同时起病。病人早期会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紧接着眼皮红肿、眼分泌物增多、流泪,自觉眼睛像进入沙子般出现异物感,疼痛难忍。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夏秋季是“红眼病”流行的高发季节,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主动向单位、学校报告情况,及早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滴眼剂。不要自行购买眼药水使用或使用“土方法”,以免用药错误,加重病情。当患者出现眼睛红肿畏光不适时,不要自行用纱布将眼睛包扎起来,这样会助长病菌在眼内的滋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如出现明显的头痛发烧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不与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洗脸用具,严格隔离使用,并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对患者用过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等相关物品用开水烫煮10分钟或消毒液浸泡消毒。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一旦接触患者后,特别是接触到患者的眼睛、眼泪、眼部分泌物,要及时用75%乙醇消毒清洁双手。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自我隔离治疗,避免感染家庭成员与其他人群,减少社交活动,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公共游泳池,游乐场,公园等,以避免扩大传播。
在家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好习惯,避免用手揉擦眼睛,饭前饭后要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
托幼机构及学校应开展晨检制度,晨检中发现有异样状况或疑似病例者应暂停入园或入校,并记录好相应的症状与学生基础信息。对单位职工要实施健康巡查制度,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居家治疗休息。学校中出现感染者要求患者居家或宿舍隔离,同时要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注意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风,加强清扫和消毒工作,每日擦拭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特别是要做好校内公共场所、公用物品玩具、车辆和生产用具等重点环节的消毒工作。医务工作者检治病人后必须认真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物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
凡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y12315.com/jiankang/6116.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