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部分市民疑问
如:什么是静态管理、什么是场所码
个人如何进行防护?
对此,小编帮你汇总好了
及时收藏不迷路!
根据疫情管控级别及管控严格程度,由低到高依次分为:静态管理<静态管控<封城。
什么是静态管理
除了医院、药店、生活超市(包括农贸市场)、餐饮外卖、水、电、油、气、热、通讯、环卫、粮油肉菜供应等正常营业外,其他经营活动和所有聚集性活动均暂停。学生上网课。要求人员尽量少出门。
1.企业上不上班?
不上班。
除保障居民生活和城市基本运行的水、电、油、气、热、通讯、环卫、粮油肉菜供应等公共服务类企业和重点大型工业企业之外,其余所有企业一律暂停生产经营活动。
2.门店关不关门?
关门。
除保障市民基本需要的生活超市(含农贸市场)、餐饮类企业(只提供快递外卖服务)之外,其他营业场所、门店暂停营业。
3.公务员上不上班?
居家办公。
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除承担防疫任务的工作人员外,均居家办公。或按照指挥部统一安排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全面参与社区防疫工作和社区服务。
4.休闲娱乐场所关不关门?
关门、各类休闲娱乐场所活动暂停。
全市洗浴场所、景区景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电影院、棋牌室、麻将馆、养生馆、网吧、酒吧、歌舞厅、KTV、足疗店、按摩店、游戏厅、剧本杀、台球室、室内游泳、健身馆、茶室饮吧等暂停营业。
5.学生上课吗?
停课,改网上教学。
暂停相关聚集性活动。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托幼机构和所有培训机构全部停课,停止一切线下教学活动。
6.医院开吗?
开。
7.诊所开吗?
不开。
诊所、眼科、牙科等各类民营医疗机构暂停诊疗活动。禁止接诊发热病人,遇到发热病人要引导至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充分发挥哨点作用。
8.药店开吗?
开。
但是不能卖退热、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品。强化药店诊所管控。全市所有零售药店和诊所暂停销售(含网上销售)退热、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品。
9.养老院、寺庙、教堂开吗?
不开。
全市宗教场所暂停对外开放,暂停集体宗教活动。全市所有福利机构、养老机构、看守所均实行封闭管理。
为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场所码”规范使用的通知》,根据通知,我市所有公共场所要“有码运行”,市民进入公共场所要扫“场所码”。
何为“场所码”?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场所码”是人员进入各重点场所使用的专用二维码,是皖事通安康码在各重点场所的独立标识码,是安康码核验点的核验码,标识了该场所的位置、名称等信息。
怎样扫码?
出入该场所的人员通过皖事通、支付宝、微信,主动对“场所码”进行扫码,完成场所进入等级并自动展示本人健康码,方便场所对出入人员进行安康码、行程码 、核酸检验结果核验。
“场所码”有何用?
▪ “场所码”可以方便群众出行,出入场所人员通过“场所码”扫码登记后,会自动展示安康码的健康状态, 减少登记、核验健康信息时间。
▪ 其次,场所码有利于精准追溯排查,在局部发生疫情时, 通过感染者或密接者的扫码记录,快速掌握涉疫重点场所、通过扫码进入场所的关联人员等信息,实现竞逐追溯排查,避免一起过扩散。
▪ 同时通过自动化信息登记,杜绝了手工信息登记,有效保护个人敏感信息。
“场所码”应用范围
“场所码”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的各类场所及人员出入较多的各类场所。
▪ 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政务服务大厅、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养老服务机构等。
▪ 各类经营场所,餐饮饭店、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药店等。
▪ 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如旅游景区、运动场馆、各交通场站、公共交通工具等;各类会议培训人员密集活动,如会议培训、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团队旅游等。
▪ 各类居住场所,如宾馆、酒店、民宿等。
公共场所“逢进必扫”
据《通知》,全市各类公共场所要主动申请“场所码”,在进出口显眼处张贴“场所码”,并按照“一门一码一人管理”原则落实管理,确保所有公共场所做到“有码运行”,进入各类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逢进必扫”规定。各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带头扫码。对不落实“场所码”申领、张贴、扫码要求的单位和个人造成疫情传播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各类公共场所及单位凡设置“场所码”的地点,安排专人值守,并严格查验通行人员扫码情况。
为提高“场所码”覆盖率和使用率,目前市卫健委在大门入口处、办公楼一楼大厅、会议室、食堂等处申领了6个场所码,要求委机关全体人员及来委开会、办事人员扫码进入,倡议家属院居住人员在大门口主动扫码。同时下发通知,要求委属各单位尤其是市直医疗机构,严格落实扫场所码有关要求,并定期通报有关情况。
在此也提醒各类场所管理者尽快申领场所码,市民也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配合扫码。对无智能手机的老人、儿童及特殊无操作条件的人员,进行纸质登记。
1.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密切关注全国疫情动态,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前往,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返回我省前,及时主动向所在地社区(村)、单位报告。
2.加强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物品表面,例如门把手、厨房桌椅和办公桌等。
3.做好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留观排查。尽量避免与有疑似症状(如发热、咳嗽等)的人密切接触。
4.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请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尽早主动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早日建立全民免疫屏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