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颍东:收割打捆麦客忙

本网讯:麦收时节,颍淮大地处处金黄,饱满的麦穗随风摆动,像是金色的波浪,唤醒了“蛰伏”的麦客,起身迎接一年中最好的收获季节。“老李,老李,南边的那块地干完后,你…

本网讯:麦收时节,颍淮大地处处金黄,饱满的麦穗随风摆动,像是金色的波浪,唤醒了“蛰伏”的麦客,起身迎接一年中最好的收获季节。

“老李,老李,南边的那块地干完后,你把搂草机开到北面来,这边地里的麦子刚割完,赶紧来打捆秸秆。”5月29日一大早,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张桥村村西的一大片麦地里,一场夏季抢收战已经打响了,六、七台联合收割机正在“吞食”着成熟的小麦,不远处的搂草机把散落的麦秸收拢成行,跟在后面的打捆机很快打出圆柱形的草垛,一辆叉车顺势叉起,堆放在前来搬运的货车上……午收现场,劳作有序而紧凑。

阜阳颍东:收割打捆麦客忙

“一亩地的小麦,从收割到打捆也就20多分钟。”手里拿着对讲机正在指挥调度的黄海涛告诉记者,他们这个麦客团队来自天南地北,有东北来的,也有西北来的,像刚才那个老李就是来自河南那边的,大家为了同一目标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团队,成立了利民秸秆回收公司,而他本人是颍东区插花镇成功居委会人,土生土长的麦客带队人。

黄海涛介绍,一个秸秆打捆组由5台机具组成,搂草机、打捆机、叉车、两台货车,采用租用方式,从全国各地招来,组成10个打捆组,免费打捆麦秸,利润主要来自于政府每亩补贴的20元秸秆综合利用奖励,以及回收后的秸秆销售到大型牛羊养殖场和菌菇种植基地的收入,一个组一天可以打捆700亩地,辛苦是辛苦点,但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阜阳颍东:收割打捆麦客忙

“从早上的6点开始,一直能干到晚上的10点,长达16个小时的连续作业,要有3个机手换班才能完成。”张桥村有着30年农机驾驶经验的农机手冉标说,带队走南闯北的收割生涯,他整整干了13年,“每年都从河南的淮滨县收割到山东的阳谷县,一季下来要干20多天,那时候一台收割机一季纯收入有3万多元,干劲很大”,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就买了3台收割机,前前后后更换更新了8台收割机,享受到了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帮助很大。

在冉标的影响和带动下,张桥村的收割机由2005年2台增加到现在的14台。张桥村党总支书记冉兆亚自豪地说,“以前,一到午收,到处联系外地收割机,现在好了,本村的7000多亩地小麦,3天的时间就能收割完,打捆完,颗粒归仓做到了,秸秆综合利用也做到了。”

麦客队伍也有传承。2016年,冉标把张桥村农机跨区作业队的队长袖标传给了农机手张志红,一位新麦客带队人。张志红对记者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收割机的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作业的范围也越来越小了、收割时间也缩短到了10天左右、而农机手的工资上升到每天600多元,每亩地收割费降到了50元,一台收割机的纯收入由当初的3万多元,降到了现在1万多元,即使起早贪晚的干,也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今年的麦场抢收,对于颍东区插花镇毛桥村农机手吕月金来讲,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挑战。往年,常常是俩个人一台机器轮流作业,干上十几个小时不在话下。这两天,他是一个人连续单干14个小时,看上去人很疲倦,脸庞晒得发黑,眼睛熬得发红,稍一有空,便想倒头睡觉。

吕月金表示,一来是请农机手收割费用太高,另一个原因是收割期不出远门的话,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一来二去,一台机器也能挣钱个两万元,干了七八年了,今年单干还真得有点累,说不干就不干了,有点舍不得。

(戚武奇 兰李星  安徽经济网记者 田斌)


凡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y12315.com/fabu/287.html
网站编辑

作者: 网站编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8-3882066

工作时间:08: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